了解巢湖银鱼生态节的举办意义与我们的参与初衷
巢湖银鱼生态节是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,由三河镇木兰社区联合巢湖湿地公园共同举办的环保主题活动。活动以"护鱼护湖-巢湖水清-银鱼共生-湿地同守"为核心理念,旨在提升公众对巢湖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。
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淡水湖,巢湖是银鱼等珍稀水生物的栖息地,也是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。近年来,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,巢湖水质持续改善,银鱼种群数量稳步回升,生态节正是对这一成果的集中展示。
参与生态节活动,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,学习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。通过亲身参与志愿服务,我们不仅能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,更能以青年视角为巢湖生态保护贡献创意方案。
记录我们在生态节的全程参与经历
上午9点前抵达三河镇木兰社区湿地公园宣教馆,完成签到后领取心愿牌与丝带。在主题板上签名留念,将写有环保寄语的心愿牌挂在桂花树上,寄托对巢湖生态保护的美好祝愿。
聆听老渔民讲解银鱼的生活习性、繁殖特点及与水环境的依存关系,了解银鱼对巢湖生态系统的指示作用。禁捕巡湖队员分享了巢湖禁渔政策实施成效及日常巡护工作内容,加深了我们对生态保护实践的认识。
领取《银鱼守护志愿者》证书后,由胡佳玉同学领誓,全体志愿者宣誓承诺保护巢湖生态、守护银鱼家园。随后参与手工制作打捞工具的培训,学习如何安全有效地清理水面漂浮物,为后续实践做准备。
前往巢湖岸边开展实地实践:使用自制工具清理湖面垃圾,记录岸边植被与水鸟种类;观察水质状况,了解巢湖生态修复工程成效;向游客宣传环保理念,劝阻不文明行为,用实际行动守护巢湖环境。
我们在生态节实践中的收获与成果
系统整理银鱼生态习性、巢湖湿地保护技术等资料,包含3类核心物种介绍、5项保护技术解析。
拍摄活动照片120余张、视频素材45分钟,剪辑完成《巢湖银鱼生态节纪实》短片,生动展现活动全过程与生态保护成果。
结合实践观察,提出《巢湖银鱼保护青年倡议》,包含5项具体建议,获社区与湿地公园管理方肯定。
设计生态节主题海报2版,融入银鱼与巢湖元素,在社区公告栏与线上平台传播。
完成4小时湖面垃圾清理,回收各类垃圾30余公斤;向50余名游客宣传环保知识,发放宣传材料100余份。
在社交媒体发布实践动态,累计获得800+浏览量、200+互动量,有效扩大生态保护理念传播范围。
我们梳理了巢湖生态保护的关键节点,展现从问题凸显到持续改善的全过程,为理解当前生态状况提供历史视角。
污染加剧期: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恶化,银鱼产量锐减
治理起步期: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工程,建立首个湿地自然保护区
全面整治期:推行河长制,实施禁渔政策,水质明显改善
生态恢复期:银鱼种群恢复,举办首届银鱼生态节,形成保护合力
我们对比了不同时期的银鱼保护措施,分析其成效与局限,为未来保护工作提供参考。
传统措施
季节性禁渔,监管力度有限,违规捕捞时有发生
现行措施
十年禁渔+智能监控+巡护队,违规捕捞大幅减少
传统措施
末端治理为主,重点处理工业污染源
现行措施
源头防控+湿地净化+生态补水,水质提升至Ⅲ类
传统模式
以政府主导为主,公众参与渠道有限
现行模式
生态节+志愿者+社区共治,形成多元参与格局
记录我们在巢湖银鱼生态节的难忘瞬间
在主题板上签名留念
老渔民讲解银鱼生态知识
志愿者清理湖面漂浮物
实践团队全体合影
我们的收获、感悟与未来展望
通过参与巢湖银鱼生态节实践活动,我们系统学习了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知识,深入了解了银鱼的生长习性及其对巢湖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。在志愿服务过程中,我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生态保护技能,更深刻体会到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的发展理念。
活动增强了我们的环境责任感与社会参与意识。通过与社区居民、环保工作者的交流,我们学会了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环保理念,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,团队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。
巢湖生态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政府、企业、社区居民共同努力的结果。老渔民讲述的银鱼产量"从锐减到回升"的故事,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长期性与艰巨性,也看到了坚持的价值。
作为青年一代,我们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受益者,更应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和传播者。生态保护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,而需要像清理湖面垃圾这样的点滴坚持,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。
"当我用亲手制作的工具从湖面捞起第一袋垃圾时,才真正理解了'守护'二字的重量。巢湖的清澈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,作为青年志愿者,我们要把这份责任传递给更多人。"
—— 实践队员 段铸城
我们将持续关注巢湖生态保护动态,通过线上平台传播实践成果与生态知识。计划与木兰社区建立长期联系,参与后续的银鱼监测与湿地维护志愿服务,将短期实践转化为持续行动。
同时,我们将在校园内开展"巢湖生态保护分享会",带动更多同学关注淡水生态保护,形成"实践-总结-传播-再实践"的良性循环,用青年力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