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教育资源不均、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等痛点,大学生走入镇里乡间,给孩子们带去更全面的安全教育
安全是成长路上不可动摇的前提,教育则是托举未来的坚实基石。在防溺水宣传的课堂上,我们总以发生在周边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 —— 那个夏日午后,三名初中生瞒着家长到野外池塘摸鱼,其中一人脚滑坠入深水区,同伴盲目施救反致悲剧升级;那个假期,男孩偷偷和同学去水库游泳,被暗流卷走时连呼救都来不及…… 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让孩子们屏息凝神, 随后我们逐条拆解 “六不准”:不准私自下水,是因为没有成人监护的水域藏着看不见的漩涡与深沟;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,是避免同伴间因义气做出危险举动;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,是让专业看护成为第一道防线…… 通过动画短片、情景问答、实地观察水库警示牌等形式,孩子们从最初的好奇变为凝重,再到主动举手分享 “如果看到有人落水该怎么办”。当有孩子说 “要大声呼救找大人,不能自己跳下去” 时,我们知道 “生命至上” 的种子已悄悄发芽,他们开始懂得,对风险的敬畏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。
队员小冯同学给孩子和家长带来防溺水安全教育
反校园霸凌宣传则像一场沉浸式的成长课,我们把 “尊重与包容” 拆解成可触摸的场景。在情境模拟环节,有的孩子扮演被起侮辱性绰号的同学,涨红的脸颊和攥紧的拳头里藏着真实的委屈;有的孩子扮演旁观者,在 “要不要制止嘲笑” 的犹豫中体会责任的重量。随后我们翻开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,用漫画解读 “多次辱骂他人属于霸凌”“参与霸凌可能承担法律责任”,让孩子们明白:不欺负别人是底线,不漠视霸凌是担当。我们带孩子们做 “优点轰炸” 游戏, 每个人都要说出同学三个闪光点,当平时沉默的女孩听到 “你画画特别棒” 时眼里泛起的光,当曾嘲笑过同学的男孩低头说 “对不起” 时,课堂里的空气变得柔软。孩子们渐渐懂得,霸凌不止是拳打脚踢,一句刻薄的话、一次刻意的孤立都是伤害;而包容也不是退让,是看到同学摔倒时主动伸出的手,是发现有人被孤立时一句 “我们一起玩吧”。
队员小栾同学给大家带来校园霸凌的相关知识
让安全意识成为本能,让法制观念融入日常,让同理心住进心里。当孩子们在放学路上提醒同伴 “别去河边玩”,在看到同学被嘲笑时站出来说 “这样不对”,我们便知道,教育种下的不仅是规则, 更是守护自己与他人的力量,这力量会陪着他们穿过成长的风雨,走向更坚实的未来。
通过真实案例与实操知识传递,让孩子直观理解风险危害,将 “生命至上” 的意识转化为规避危险的自觉行为,筑牢成长安全防线。
在反霸凌宣传中渗透的尊重、包容理念,与法制知识结合,助力孩子形成同理心与规则意识,塑造健康的人际交往观。
活动将安全教育与品格培养相融合,既教会孩子自我保护,也引导其承担社会责任,为长远发展注入正向力量。
回顾我们的精彩瞬间,见证每一份温暖与感动
游泳时遵守三不
运用法律知识合理维权
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亲切解答